港大医学院完成亚洲首宗以植入式磁石环治疗胃食道反流!

发布:2020-01-03  
  • 服务介绍
胃食道反流,一种以胸口灼热感、打嗝、恶心、呕吐、胸口闷痛,以及胃酸逆流为症状的胃部疾病。心灼热感症状通常发生在饭后,尤其是在躺下来或腹部用力时会特别显得严重,被患者称为“身不如死的疾病”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导致胃酸、胃酶等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的疾病,病情易反复。该病除了会引起食管本身的病变外,还会引起很多全身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肺纤维化、口腔溃疡、鼻炎、中耳炎、胸痛、心律失常等。



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针对胃食道反流的治疗也是不断进步。



近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成功为香港胃酸倒流病患者,进行全亚洲首宗以植入式磁石环增强下食道括约肌功能手术。该手术由外科学系食管肠胃外科部领导及完成。



这项治疗胃食道反流,崭新的增强下食道括约肌功能的手术,是将一个细小而灵活的磁石环以微创手术方式植入人体,环绕下食道,以还原正常括约肌功能。该新颖的磁石环装置已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认可,透过这个特别设计,把胃食道反流的下食道括约肌维持闭合状态,防止胃酸及胆汁从胃部逆流至食道;而同时胃食道反流患者可以在进食时让食物通过贲门进入胃部。相对于传统的胃底摺叠术,采用磁石环手术治疗胃酸倒流之最大好处在于毋须改变胃部结构,并可减低传统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磁石环为胃酸倒流患者在依赖长期服药控制病情以外,提供了其他选项。



传统而言,胃酸倒流(胃食道反流)在西方较为普遍,但随著生活西化及痴肥个案增加,亚洲的胃食道反流发病率亦随之而增加。港大医学院的近期研究显示,胃食道反流的发病率于2002年至2011年间增加了1.3%[1];最新数据更显示发病率达到约4.5%。

现时大部分病胃食道反流患者需以药物控制病情,但对于部分不想长期服药或服药后仍持续出现病徵及并发症的病患者,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微创胃底摺叠术连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方式,沿用了超过50年,其术后副作用包括吞咽困难、胀气及腹胀,不能打嗝和复发等。此手术需要把胃的顶部摺叠,包围下食道以增强括约肌功能。尽管医学界尝试引入了许多较新的内窥镜疗法,但其防止胃食管反流效果仍无法与传统胃底摺叠术相提并论。



崭新装置 ? 简单技术 ? 快速复原



新疗法磁石环手术会在病人上腹打开五个小孔,然后以微创手术方式置入高像素腹腔镜及简单微创手术仪器,先将隔疝缺陷修补,再以一个特制的仪器量度下食道的粗幼度,以判断适合的磁石环大小,并将一个由13至17粒钛金属磁珠组成的磁石环植入体内,围绕在下食道括约肌位置,期间毋须改变胃部结构。手术过程非常简单,能在两小时内完成,术后病人可即时进食,并于次日出院。新手术已在西方国家流行,并经已有超过30,000个磁石环透过此手术植入到病人体内,而它的成效亦媲美传统胃底摺叠术。手术后85%的患者无需长期服用抗反流药 [2]。与传统的胃底摺叠术相比,该治疗法更能有效减少病人在术后的腹胀感和改善其打嗝能力。另外,按西方文献记载之糜烂率(磁石环侵入食道或胃部)少于0.15%,而需要通过内窥镜及微创手术移除装置的平均率约为2.7% [3]。



香港是在亚洲第一个引入该磁环石手术的地区,其次是新加坡。迄今为止,亚洲只有香港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提供此项手术。香港大学于2019年6月首次为一位59岁的男士进行植入式磁石环括约肌增强手术。他和随后几位接受该项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即消除了所有胃酸倒流的症状,并于术后至今6个月内无需继续服用相关药物,生活质素得到明显改善。最近期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当日住院,并在36小时内完成手术出院。港大医学院将于2020年1月举办亚洲第一个「磁石环括约肌增强术培训研讨会」,希望透过经验分享,将这项技术扩展至亚洲其他地区。



唯安小贴士:胃食管反流患者日常不仅要多注意饮食,还需注意用正确的方式缓解精神压力,如果精神压力过大同样也会导致病情加重。其次,若症状一直加重,及早去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关注公众号-唯安健康管理,获取更多香港前沿一些资讯及香港看病攻略,香港看病香港唯安医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来源:[1] Tan VP, Wong BC, Wong WM,Leung WK, Tong D, Yuen MF, et 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Cross-Sectional Study Demonstrating Rising Prevalenc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16;50(1):e1-7



[2] Ganz RA, Edmundowicz SA, Taiganides PA, Lipham JC, Smith CD, DeVault KR, etal. Long-term Outcomes of Patients Receiving a Magnetic Sphincter AugmentationDevice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6;14(5):671-7.



[3] Smith CD, Ganz RA, Lipham JC, Bell RC, Rattner DW. 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 Augmentation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The Safety of aModern Implant. 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 2017;27(6):586-91.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老客网上看到的,谢谢!
发布者信息
联  系  人:唯安(商家)
注册日期:2019年11月04日
用户认证: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也包括在内)为平台注册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权利(如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的主张者,可提供权属证明后,经本平台审核后做出处理。
关于老客 | 服务条款 | 常见问题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2005-2025 laoke.com 京ICP备06019010号 京ICP证05048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214号  营业执照